利率是什麼?

利率可視為資金或貨幣的「價格」,而根據資金或貨幣的供需情況,即可決定利率的均衡水準。 其中包含費雪理論、可貸資金說與流動性偏好理論。 費雪假設在一個經濟體中,僅有會將所得用於消費與儲蓄的個人以及會利用資金進行投資的企業,其中並不包括政府部門的存在。 在資金同有供需的情況下,即可決定出市場的均衡利率 。 費雪理論所假設的經濟環境非常簡化,忽略了政府部門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此外也沒有考慮到個人或企業除了會將資金用於消費、儲蓄及投資外,還會留有部分的現金部位。 均衡利率是由貨幣 (Money)的供給與需求所決定出來的,並假設大部分的人們僅以持有貨幣及債券的方式來保有其財富。 持有貨幣的動機:交易、預防、投機的動機。 基於這三種動機所對貨幣產生的需求,與利率水準呈現反向的關係。

央行降息 利率升了「一碼」還是降了「半碼」?

央行表示,會在適當時機把利率調回來,在媒體上,通常都說利率升了「一碼」,或是降了「半碼」,這到底是多少? 中央銀行一旦宣布升息 (或降息),影響範圍將遍及整體金融業,好比說定存利率、貸款利率都會跟著調整,升息對存錢的人來說是好事,對借錢的人來說,利息就變大了。

聯準會調整利率是什麼?

聯準會(又被稱為美聯儲或 FED)其實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它除了規範銀行機構以外,也會根據 根據通貨膨脹、就業狀況、市場經濟 等指標來調整基準利率, 避免發生惡性通膨、經濟衰退 等嚴重狀況。 由於美國是全世界經濟最大市場,美元也是最強勢的貨幣,因此各國的央行也都會參考聯準會對利率的態度作出相應的調整。 換句話說,當 FED 調整利率時,也會影響到各國中央銀行對於利率的政策喔! 基準利率是什麼? 當我們說聯準會或央行調整利率時,這個利率指的就是「基準利率」。 基準利率(Base rate),又稱基本利率,是由央行所公布的利率;每間銀行在決定存款、貸款、貼現利率時,都會把央行制定的基準利率當成基準;所以儘管每間銀行的利率都不太一樣,但彼此之間也不會相差太多。

聯準會如何調控商業銀行的利率?

聯準會相當於美國的中央銀行,因此規定各家商業銀行都必須提撥一定比例的存款準備金來存放,以確保銀行都有足夠的現金去應付民眾的資金需求,但如果銀行的資金不足時,可以彼此借貸這些存放在聯準會的準備金。 而聯邦基金利率,就是 聯準會希望各間商業銀行之間彼此拆借的隔夜利率範圍,也可以視為銀行們借貸資金的持有成本 。 既然商業銀行的資金持有成本範圍是由聯準會所規範,那麼聯準會便能透過調整聯邦基金利率來調控整體利率。 台灣央行則是透過調整「重貼現率」來達到調控利率的效果 。 所謂的 重貼現率,指的是央行借錢給商業銀行的利率 。 「貼現」一詞可以理解為「折現」的意思,銀行如果對借款的客戶「貼現」,即可換取如同債權單的商業票據。